导航
  首页 > 师资力量 > 按姓氏笔画 > 在职教师 > 正文

师资力量

    

生安锋                                                      
 

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首席专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度“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计划”;在多所知名高校担任特聘教授或者客座教授。

学历

2004年 获北京语言大学 文学博士学位;

1999年 获山东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1993年 获山东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年12月至今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 教授

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 副教授

2000年8月至2005年9月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 讲师

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 助教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 台湾地区佛光大学 访问学者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 美国哈佛大学英文系 国家留学基金委“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 高级研究学者(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并于2016年1月-4月在美国国家人文中心任“路斯中国研究学者”

 

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当代西方文论、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文化研究等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美国文学、圣经文学、英语精读等;

研究生课程:西方文论、当代西方学术前沿专题讲座、比较文学导论、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等。 

主要论著

著作:

1、《霍米巴巴》,台北: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年1月。

2、《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第二著者),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3、《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4、《抵制、存活与文化身份的商讨: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第一著者),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2月出版。

5、《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第二著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5月。

A&HCI/SSCI收录论文:

1. “Traveling Theory, or, Transforming Theory: Metamorphosis of Postcolonialism in China,” Neohelicon, 34.2 (2007): 115-136.

2. “Minoritization as a Global Meas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Postcoloniality: An Interview with Homi Bhabha,” Ariel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40.1 (2009): 161-80.

3. “Human Concerns and the ‘Second Wave’ of Ecocriticism: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awrence Buell,”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3.31 (2009): 1-10.

4. “A Cultural Critique in the Age of Darkness: Reinterpreting Lao She's Allegorical Novel Cat Country,” Neohelicon, 37.2 (2010): 373-390.

5. “A Survey of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in Chinese” (second auth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15.6 (2013). <http://dx.doi.org/10.7771/1481-4374.2367>.

6. “Children's Literature during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A Critical Revi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52.1 (2015): 97-111.

7. “On the ‘Intrins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European Review, 24.2 (2016): 347–357.

8. “Exploring the Cosmopolitan Elements in Lao She's Work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54.1 (2017): 125-140.

9. “Derrida’s Cosmopolitanism and the Chinese ‘shijie datong,’” Derrida Today, 11.1 (2018): 87–92.

10. "The Conception of World Poetics and the Forming of A Global Academic Communit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文学跨学科研究》), 6.2 (2022): 241-255.

11. "Falling in Love with Machine: Emotive Potentials between Human and Robots in Science Fiction and Reality," Nehelicon, Sheng and Wang, 2022.  

12.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Human Translation: a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Perspective," Babel, Sheng and Kong, 2022.

其他学术论文:

1、《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神关系》,《外国文学研究》(CSSCI),2002年第4期(总第98期),第60-64页;

2、《后殖民性、全球化和文学的表述:霍米·巴巴访谈录》,《南方文坛》,2002年第6期(总第91期),第35-38页;

3、《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外国文学》(CSSCI),2002年第6期(总第179期),第56-61页;

4、《后殖民主义的“流亡诗学”》,《外语教学》(CSSCI),2004年第5期,第61-63页;

5、《白皮肤、白面具:<八月之光>主人公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外国文学研究》(CSSCI),2004年第4期(总第108期),第44-49页;

6、《霍米·巴巴的流亡诗学》,《文艺研究》(CSSCI),2004年第5期(总第153期),第149-151页;

7、《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身份观》,《国外理论动态》(CSSCI),2004年第12期(总第346期)(第二作者),第48-51页;

8、《霍米·巴巴的艺术批评》,《装饰》(CSSCI),2005年第3期(总第143期),第126-127页;

9、《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初探》,《文学理论前沿》(CSSCI)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295-337页;

10、”A Call for Literary Studies—An Interview with J. Hillis Miller,”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CSSCI), 28.6 (2006): 1-12;

11、《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与想象-佳亚特里·斯皮瓦克访谈录(上)》,生安锋等,《文艺研究》(CSSCI),2007年第11期(2007/11),第80-85页;

12、《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与想象-佳亚特里·斯皮瓦克访谈录(下)》,生安锋等,《文艺研究》(CSSCI),2007年第12期(2007/12),第57-65页;

13、《理论的旅行与变异:后殖民理论在中国》,《文学理论前沿》(第5辑)(CSSCI),2008年4月,王宁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21-163页;

14、”Reading between Images and Words: An Interview with W.J.T.Mitchell,” The Minnesota Review: A Journal of Creative and Critical Writing, Issue 79 (2012): 137-156;

15、《新历史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文学理论前沿》(CSSCI),2014年第2辑(总第12辑),106-126页。

16、《试析印第安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沙丘花园>为例》,生安锋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17卷),13-18页。

17、《后结构主义思潮下的“世界文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20日。

18、《试论早期美国印第安口头文学的特征》,《英美文学研究论丛》(CSSCI),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年秋,第29辑,第161-171页。201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转载,第34-38页。

19、《论新历史主义及后殖民主义对世界文学的重写》,《中国比较文学》(CSSCI),2019年第1期(总第114期),第25-37页。2019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学研究文摘》转载,第12-20页。被收入《中国文学年鉴•2020》(“论文摘要”栏,1072-107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1月。

20、《从老舍作品的域外传播看中国文学如何成为世界文学》,《英语研究》(CSSCI)2019年第九辑,2019年3月出版,第80-89页。

21、 "Identity Formation and Cosmopolitan Vision in Asian-American Literature," Sheng and Kim,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外国语言与文化》(英文))   3.1 (2019): 23-29.

22、《论杰拉德·维兹诺的“后印第安”文学世界》,生安锋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9年第5期,总第59卷,第94-100页。

23、《美国印第安文学中的世界主义理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9年第5期(9月),总第51卷,第126-134页。

24、《以“中国-世界性”检视中国现当代文学》,《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9日第6版。

25、《理论的吸纳、碰撞与探索——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思潮反思与中国文论构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1日。

26、《“后理论”语境下的中国文论话语建设》,生安锋等,《天津社会科学》(CSSCI),2021年12月第6期,第38-43页。

27、《后理论语境下的文学理论境况与特征》,生安锋等,《学术研究》(CSSCI),2021年12月第12期,第163-171页。

28、《人和机器人之间的情感潜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17日第6版。

29、《后理论时代的后殖民诗学》,《学术月刊》(CSSCI),2022年第4期(第54卷),第155-163页。

30、《倾听与缄默——“不可信言说者”格吕克的生存之维》生安锋等,《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22年第6期,第85-91页。

主编/编著:

1、《智性的拷问——当代文化理论大家访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文学、文化理论建构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

3、《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

译著:

1、《现代艺术——18世纪至今艺术的美学和哲学》,作者:让-马里·舍费尔(Jean-Marie Schaeffer),生安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2年10月;

2、《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作者:马克·罗伯逊(Mark Robson),生安锋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3、《人文学科与美国梦》,作者:哈派姆(Geoffrey Galt Harpham),生安锋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

4、《亚当夏娃浮沉录》,作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生安锋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

5、Fifteen Lectur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y Kung Peng Cheng, Trans. by Sheng and Zheng,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2022. (作者: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另有学术性译文、儿童文学翻译等30余种。

学术兼职

担任《文学理论前沿》(CSSCI来源集刊)副主编(2006年1月-);

担任中文期刊《世界文学研究》编委、审稿人(2016年8月-);

担任中文期刊《外国文学研究》编委、审稿人(2018年1月-);

担任国际期刊(A&HCI来源期刊)Neohelicon 客座主编(co-editor)(第34卷第2期,2007);

担任国际期刊Canadian Social Science (加拿大社会科学)编委、评审人(2012-);

担任国际期刊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欧洲研究评论)评审人(2015-)。 

参加或主持的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研究;项目批准号:05CWW001;已结项。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项目批准号:05JC750.47-99014;已结项。


(3)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作为少数族话语的美国原住民文学叙事:一种后殖民主义视角”;项目批准号:11YJA752017;已结项。


(4)主持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历史主义理论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研究”;批准号:12BWW004;已结项。


(5)主持2013年清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基金项目“走向世界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已结项。


(6)主持2015年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后殖民主义、世界主义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已结项。


(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14ZDB082),主持子课题“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已结项。


(8)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世界文学与现代中国”(14ZDA15),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9)主持2018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后殖民主义、世界主义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研究”,项目号:18WXA002。


(10)主持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专项“美国印第安文学史研究”,项目号:2019THZWJC52。


(11)主持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担任首席专家,项目号:21&ZD281。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清华大学外文系(文南楼)

邮政编码:100084

电话:010-62773227(办)

电子邮件:sheng_anfeng@163.com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