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外文学术沙龙 > 薪火学术沙龙 > 薪火目录 > 正文

薪火目录

第十四期 | 谢俊:进化奈何?文明何解?——谈谈鲁迅《破恶声论》里的激进(反)启蒙思想

时间:2017-03-22 12:49:03

在日本的最后一年,年仅27岁的鲁迅写下了《破恶声论》。这是一个并没有完成,并且看上去并不成熟的文本,这个文本只是在当时的一个学生杂志上发表,后来也没有被鲁迅自己记起。不过,这个长期不受鲁迅研究界重视的文本在日本研究者伊藤虎丸看来,却是重新发觉竹内好所谈的鲁迅的回心之轴的良好契机。在伊藤看来,既然破恶声论要破的是晚清以来的启蒙话语,那么这个姿态则正显示出了亚洲知识分子在回应西方现代性时的复杂情境。随后,在汪晖近年的一篇文章里,这篇文章的独特性被重新在东亚现代性的视野里获得重新审视,汪晖提出了鲁迅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是东亚的启蒙?

本次沙龙主讲人将首先介绍这些研究,然后在对这个文本的重新阅读中想提供三个新的思考点。第一,要理解这个文本,就必须充分重视章太炎在同一时期写作的《释》,并进而重新思考庄子《齐物论》对鲁迅的思考的影响。第二,将重点谈谈伊藤虎丸已经指出的鲁迅对“迷信”的推崇,在这里伊藤这位日本的基督教徒看到了和他的宗教最接近的激进的无神论。围绕“无神论”,将谈到欧洲的斯宾诺莎的泛神论、章太炎的佛教唯识宗,伊藤所继承的日本左翼基督教传统的内在关联。最后,希望讨论重新回到晚清的历史语境,这个语境包括当时日本社会盛行的启蒙话语,革命学生中的军国主义情绪,和其它一些围绕在“文明论”周围的文化和政治话语。通过这样的理论阐发和历史探索,希望能说明,为什么鲁迅的这个看似不成熟的文章标志了中国激进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起点。

主讲人:谢俊

清华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于纽约大学东亚研究,博士论文题目为“野蛮的个体:七八十年代之交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研究兴趣为世界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批判理论。

主持人:孙赛茵

时间:      2017年3月23日周四 12:30-13:30

地点:      文南楼204会议室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