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教授做客欧美文学论坛第十五期暨外文-世文薪火沙龙第四十三期

时间:2019-11-19 14:15:01

        清华大学欧美文学论坛第15期暨外文-世文薪火学术沙龙”第四十三期于2019年11月12日在文南楼204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陈世丹老师做了题为“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要义”的演讲,并与在场师生展开争鸣和讨论。曹莉教授主持本次学术活动, 陈永国教授点评。

讲座现场

        讲演围绕后现代西方伦理学思想的主要脉络和后现代文学伦理叙事的特点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陈世丹从最早提出后现代伦理、后现代道德这两个概念的齐格蒙特·鲍曼开始介绍,着重阐释了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友谊的政治学》中的弥赛亚精神和正义观,列维纳斯的“为他人”的后现代伦理观和斯普瑞耐克等理论家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的伦理主张。他认为,现代性是一种对于普遍性的追求,导致了个体对他者的不宽容,而后现代性是一种变革和反思,关注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因而是对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批判性超越。
        在论及后现代伦理叙事时 ,陈教授认为,后现代文学消除叙述权威,采用多声音(复调)、多角度,多元变化的叙事结构,由平行结构和戏仿构成的互文叙事体现了后现代重建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伦理趋向。他举例阐述了狂欢化与互文这两种后现代文学的伦理叙事手法,强调对他者和差异给予包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后现代伦理主题。代表作家有冯古内特、詹姆士·帕特里克·唐利维、戴维·洛奇等等。陈教授最后指出,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视角解读、阐释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揭示后现代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其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与后果,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经验和教诲。
        陈永国教授在点评时指出,  陈世丹教授的研究紧跟时代,理论性强,文本结合很到位。 他认为当下中国学界以“后”和“反”冠名的研究名目繁多,达到了泛的程度,比如说生态批评名目就有30多种,伦理批评则更盛。他指出,伦理和道德是人性的外化体现,经典作品之所以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们从本质上体现了人性。他提议关注后现代伦理思想与前代思想的关联,重新审视具有跨时代经典意义的文学艺术作品。
        曹莉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将各路后现代理论比喻成一付付有色眼镜,我们在使用这些有色眼镜的时候,需要具备清醒自觉的历史和语境意识,将各种新思潮、新理论、新概念置于思想学术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分析理解和合理运用。 比如, 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比较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与列维纳斯的“对他者的绝对责任“ 等两级命题?从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到20世纪初的新人文主义再到当下的后人文主义, 人类社会和文学书写走过了什么样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分别针对什么问题?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结果如何?不同时期的作家又如何再现其正面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陈永国、曹莉教授点评

        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师和博士生就列维纳斯和德里达的传承关系,主体间性与互文性的关联,科幻小说在后现代文学批评的地位等相关问题展开了问答和讨论,气氛热烈。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