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聂品格|《血色花瓣》与肯尼亚现代知识分子的大众文艺思想谱系

时间:2025-09-13 13:01:45

9月5日下午,清华大学“英语文学经典的人文理解”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在云端举办。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聂品格以《血色花瓣》与肯尼亚现代知识分子的大众文艺思想谱系为题发表演讲。讲座由华侨大学杜志卿教授主持,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蒋晖研究员担任与谈人。

聂品格的讲座从恩古吉·瓦·提安哥的经典小说《血色花瓣》的复杂叙事与学界的认知成见切入。她指出,尽管此作被公认为“新政治承诺写作”的典范与“现代非洲文学中的一部伟大史诗”,但既往研究多聚焦于其底层反抗叙事,将小说简化为“入侵-抵抗”的后殖民模式,相对忽视了教师木尼拉这一核心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承载的深刻思想内涵。聂品格认为,木尼拉作为受过殖民教育、身处伊乌莫罗格社群却自觉“局外人”的教师,其精神挣扎与转变轨迹,恰是恩古吉探讨肯尼亚现代知识分子如何连接精英话语与民间力量、重构民族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

讲座重点剖析了木尼拉“局外人”困境的复杂性。聂品格指出,学界常将木尼拉打上殖民遗产“受害者”或“共谋者”的标签,但其实际形象远为丰富。他的书架上并置《面对肯尼亚山》(肯雅塔著)与《独立尚未成功》(奥廷加著),暗示其思想中肯雅塔式文化民族主义与对独立后政治现实反思的辩证张力。他与卡雷加关于教育应传授“事实”还是服务“政治”宣传的激烈争论,并非简单的保守与激进之对立,而是恩古吉对肯雅塔时代保守民族主义与激进左翼意识形态斗争的文学映射与深刻反讽。木尼拉看似超然的“游荡者”姿态,实则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批判形式。

聂品格进一步阐释,恩古吉通过木尼拉的视角以及小说中涌现的大众文艺形式(如姆旺博科诗歌、民间歌谣、集体舞蹈、宣誓仪式),勾勒了一条肯尼亚现代知识分子大众文艺思想谱系。从肯雅塔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引入与影响,到“茅茅”运动中大众文艺作为思想动员的号角(如歌谣传递革命信念、凝聚集体认同),再到恩古吉对后独立时代知识分子的期待,即不再是简单“回归”传统或全盘否定殖民现代性,而是重塑一种以文化为核心、能连接各个阶层、扎根社群土壤的、新的文化民族主义信念,以实现深层的民族文化根脉重构。木尼拉最终在集体歌唱中的笨拙参与,象征知识分子克服疏离、融入大众文艺所承载的集体生命的可能。最后,聂品格将《血色花瓣》定位于恩古吉创作生涯中的独特“桥段”,既不同于早期幻灭文学,也有别于后期的基库尤语政治叙事,而是一次关于知识分子角色与大众文艺关系的深刻探索。

与谈人蒋晖研究员对聂品格的解读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聂品格揭示了小说与具体政治历史条件的复杂关联,赞同她重返历史现场的探究精神、坚持与学术史对话的研究方法,认为这场讲座问题意识鲜明,文本分析有力,为当前外国文学研究中套用西方理论的痼疾提供了正面的研究范例。他指出,恩古吉的创作代表了非洲文学中强烈的“革命文学”传统,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广泛的阶级包容性和对人民力量的展现,在非洲文学中独树一帜。他启发大家思考恩古吉在非洲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以及研究恩氏作品对于构建全球南方文学的批评尺度的重要意义。

主持人杜志卿教授作总结发言,认为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对《血色花瓣》这部复杂作品的理解,也展现了聂品格敏锐的理论嗅觉与扎实的学术功底,为恩古吉乃至非洲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和新角度。清华大学“英语文学经典的人文理解”系列讲座总策划曹莉教授对三位学者的参与表示敬意和感谢。她肯定了青年教师聂品格在高层次学术平台上分享研究成果的勇气,希望此次公开讲座成为她学术生涯的新开端。她同时感谢杜志卿教授以资深学者身份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并高度评价蒋晖研究员的深度与谈拓展了本场讲座的内涵和深度,为同行学者提供了新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启示。

文|汪明月

图|道日娜 聂品格

编辑|沙克尔江

审核|曹莉 郑文博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