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金小天| 一种新的‘吟诵’文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声音实验

时间:2025-07-16 12:11:41

2025年6月23日下午,“英语文学经典的人文理解”系列讲座第九讲暨清华大学欧美文学论坛第76期如期举行。本场讲座由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金小天教授主讲,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英文系徐曦助理教授担任与谈人,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沈安妮担任主持人。

金小天教授以“一种新的‘吟诵’文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声音实验”为题, 从曼斯菲尔德作品在民国时期译介形成的新西兰文学印象之传统切入,首先介绍了曼斯菲尔德的新西兰背景和移居英国后感受到的文化差异以及多重身份带来的边缘化张力,然后从“声音”出发,讨论分析她作品中的美学创新,以及她对于现代主义运动的贡献。

金小天教授指出,曼斯菲尔德通过内心独白、自由间接引语等实验式的声音叙事,弱化了全知叙述者并创造出一种非个人化的叙事风格。曼斯菲尔德在继承艾略特等现代派作家风格或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自然声音和音乐韵律,并使其与人物的意识和情感相关联。金教授分析了曼斯菲尔德文学理念中“韵律”的显要性,以及韵律作为跨媒介美学要素的可能性,并介绍了20世纪初英国现代主义艺术领域和文学批评中韵律概念受到重视和理论化的历史回响。

金小天教授随即对曼斯菲尔德小说集《幸福》和《花园茶会》中的代表性文本进行了细读分析,指出了其对于多种声音元素(音乐韵律、自然和人物的声音)的交织书写不仅起到了烘托氛围或营造戏剧性的功能,还藉由声音元素的前语言特质,通过散文/散语的音乐式韵律节奏和无意识思维节奏的共通性,揭露人物不自知的潜意识,从而让其写作成为对各种意义上腐朽压迫的对抗。此外,金教授也进一步论述了曼斯菲尔德《序曲》、《在海湾》等作品中自然声音韵律与女性韵律之间的共振与情感理解,并说明其如何烘托出女性沉默的言外之意和疗愈功效。

与谈人徐曦分享了对现代主义与文学声音研究的语境补充,介绍了现代主义受其历史语境影响而形成的跨媒介特点,声音媒介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强化与声音技术(留声机、无线电广播)发展的同步性,并以伍尔夫笔下的声音为例具体介绍了留声机和广播等声音媒介对创作者生活的影响。徐曦进一步提到,文学的声音研究近年来得到了丰富的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从欧美现代主义语境出发、进一步拓展。徐曦高度评价了金小天对曼斯菲尔德小说“韵律”的观察和分析,并期待进一步对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等现代主义作家笔下的文学声音韵律所具有的独特性做出界定。金小天回应,曼斯菲尔德的声音书写独特性可能体现在她对于情绪表达和人物表现的关注,而伍尔夫、乔伊斯等作家的声音书写更有复调式的音乐化风格。

在问答环节,有学者问,本场讲座对文本的选择、对韵律的强调是否与现代主义试图揭露的“真实”有关。金小天回应,文本选择兼顾时期、性别、阶级、场所等多个维度,意在揭示曼斯菲尔德的声音书写的丰富性;韵律分析与现代主义关注的“真实”有着共性命题,即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现,韵律通过其对人物心理活动的非语言表达探索内在真实。

讲座尾声,讲座策划人曹莉教授、主持人沈安妮副教授分别做了简要总结。曹莉教授指出,本次讲座拓展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视野,为全面深入理解现代主义提供了多元路径和方向。沈安妮副教授总结了本场讲座的核心内容,并感谢主讲人和与谈人为文学研究的声音维度提供了具体经验。

文|李昌林

图|董小双 金小天

编辑|沙克尔江

审核|曹莉 郑文博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