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2025清华大学外文系国际暑期学校课程回顾(一)

时间:2025-07-10 13:55:12

在开幕式后,清华大学外文系国际暑期学校的同学们正式开始了他们在外文系第一天的学习生活。此次暑校外文系课程设置多样,包括中国文化生活、二语习得、中国英语教育、中国传统诗歌等多个领域。

活动伊始,《中国艺术鉴赏》正式开讲。主讲人外文系宋丽丽副教授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与互动讲解,用三节系列课程为学生们系统梳理了中国艺术从史前到当代的演变脉络,重点探讨其独特的审美体系与人文精神。

7月2日下午的课程以中国养生文化开篇。宋丽丽副教授从儒释道的天人合一观出发,讲述中国人对生命与自然之间相辅相成的一体关系理念,以及中医预防大于治疗的核心养生观,并落实到从药食同源,健康起居,平心静气,合理运动的实践上。最后宋丽丽副教授还引用了黄帝内经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而去”的箴言,让同学们深刻体会了中国养生文化的魅力所在。

7月3日上午的课程上,宋丽丽副教授带领同学们体验了传统养生功法,内容涵盖太极八段锦和五禽戏。活动中,学员们在指导下,学习了“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弯弓似射雕”等八段锦动作,以及模仿虎、熊、鹿、猴、鸟的五禽戏招式。这些功法不仅帮助留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动静结合”的养生哲学,还通过实践提升了身心健康。参与者纷纷表示,课程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7月3日下午,课程则围绕着中国艺术鉴赏所展开,主要从地理和历史角度讨论了各民族及其语言和文字文化。宋丽丽副教授指出,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开始“用线条刻画图像”,这种线性表达后来发展为中国书画同源的传统。在分析五代时期相关艺术作品时,她以历史人物韩熙载为例,揭示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个体自由”的精神传统,这种隐逸思想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

宋丽丽副教授授课

7月2日下午,外文系刘梅华教授以二语学习中的情绪问题为主题为学员们做了分享。分享从学员本身的二语学习焦虑入手,刘教授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随后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进一步阐述了情绪与二语学习的关系,并通过 “拓展-构建理论”与”控制价值理论“,指出了积极与消极情绪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她还介绍了自己针对外语焦虑、外语愉悦以及其他二语习得领域的情绪所开展的研究,包括采用问卷与访谈等方法进行的探索,并介绍了自己研究的意义。学员们也就此与刘教授积极互动,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

刘梅华教授授课

7月3日上午,由外文系张文霞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关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的构建、研究和应用情况。在本次课程中,张文霞教授从个人的语言教学经历谈起,分享了其在清华大学近40年的教学与研究生涯,尤其是在语言测试领域的深入探索。课程围绕中国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考试体系以及英语能力标准展开,深入介绍了CSE的起源、体系与意义。

张文霞教授介绍了几种国际通行的英语能力测评体系。她强调,中国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和大型考试覆盖面广,建立并应用具有本国特色的外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外语教学和评价尤为重要。最后,张文霞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正对外语学习与测评提出新挑战,但也带来创新机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将继续升级完善,在外语教育和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7月3日下午,由外文系何宏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有关生成语法的讲座。在课程上,何教授着重讲解了现代语言学的定义和用途,介绍了乔姆斯基和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并以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点生发出生成语法的定义,介绍其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在课程的后半阶段,何教授还带领同学们比较了人脑智慧与人工智能的主要区别,强调在新时代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了乔姆斯基在语法树和生成句法上的重要贡献,让同学们对语言学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理解与认知


张文霞教授授课

7月3日下午,由外文系何宏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有关生成语法的讲座。在课程上,何教授着重讲解了现代语言学的定义和用途,介绍了乔姆斯基和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并以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点生发出生成语法的定义,介绍其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在课程的后半阶段,何教授还带领同学们比较了人脑智慧与人工智能的主要区别,强调在新时代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了乔姆斯基在语法树和生成句法上的重要贡献,让同学们对语言学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理解与认知。

何宏华教授授课

7月4日上午,来自埃克塞特大学的费莉西蒂副教授为同学们做文学讲座。课上,她总结了自己对于魔幻现实主义以及情动理论与电影的研究,并积极鼓励两校同学共同交流对文学的理解,分享彼此对文化现象的感受与思考。同学们踊跃发言,收获颇多,增进了彼此的理解。

费莉西蒂副教授授课

7月4日下午,范文芳教授就中国诗歌为主题给同学们授课。本次课程中,范文芳教授精心选取了唐朝和宋朝的经典诗歌与同学们分享,从食物、睡眠、思乡这三个贴近生活的切入点巧妙引入,带领同学们赏析了《悯农》《春晓》《静夜思》和《相见欢》这四首经典之作。通过齐声朗诵的形式,让同学们在抑扬顿挫中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领略了五言诗的简洁生动后,范教授还现场演唱了《相见欢》这首词,词曲相和,婉转动听,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诗词的魅力。

范文芳教授授课

7月4日下午,董洁教授以中国的语言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为同学们授课。董洁教授主要从地理和历史角度讨论了我国的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情况,包括汉字书写的历史演变,民族语言的保持和发展,汉语方言的文化多样性,以及地理历史因素造就的口语差异。董教授以满语、粤语和普通话为例,探讨了我国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和统一的标准语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运用鲜活有趣的影音资料,融合地理历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展示和分析我国的语言多样性,使同学们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幅员辽阔、民族多元包容并蓄的现状有了直观的认知。

董洁教授授课

精彩瞬间

在为期三天的课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中国国情与文化的丰富多元,收获颇丰。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图 | 牛一童、刘师昭

文 | 洪念一、董天一

排版/编辑| 陈锦添

审核|沙克尔江、高阳、郑文博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