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至11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2025年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783期博士生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数智时代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为主题,来自国内外高校的资深学者和百余名研究生参加活动。
1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旧经管报告厅隆重举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事务助理副校长李利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国际与地区研究院院长姜景奎,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国际资深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Laurent Dubreuil,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磊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阿风教授,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教授张颖,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吴霞教授,党委书记汪晖,副主任高阳副教授、张亦凝副教授,党委副书记郑文博副教授,外文系教授王成、尹莉、郭茜、杨小璐,副教授贾岩出席开幕式。清华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分会主席杨华梦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合影
吴霞在开幕致辞中向全体参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对联合承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她回顾了清华外文的辉煌历史及其“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指出在数智时代,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应与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同频共振,探索技术革新与人文研究融合的新路径。她强调,青年学子生逢其时,肩负使命,要深化对技术浪潮的认识,同时坚守人文价值,助力学科发展和全球文明对话。2026年,清华外文将迎来百年系庆,外文系期待与广大青年学子一起,赓续学科传统,激荡学术创新,共同践行学术使命与时代担当。

吴霞致辞
随后,三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论坛作主旨报告。李利教授以“AI and the Future of Foreign Languages”为题,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外语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Laurent Dubreuil教授以“Generation, Creation, Meaning: Humanities in the Time of AI”为题,描绘了人工智能对人文研究范式的影响,指出了在技术洪流中重构人文价值的核心意义。姜景奎教授以“国别与区域研究素养小议”为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定位、特点和前景,强调了外语人在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中,具备中国视域、全球视野和对方视角素养以及脚踏实地研究“水和泥”精神的重要意义。

主旨报告(从左至右:李利、Laurent Dubreuil、姜景奎)
11日下午,7个口头报告分论坛和1个海报展示专场在清华大学文南楼及第四教学楼成功举办。参会师生围绕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及日本学等方向展开热烈交流。评议专家就同学们的研究工作、学术分享和论文写作等方面提出建议,并进行现场评分。

分论坛合影
分论坛结束后,博士生学术论坛闭幕式在旧经管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国际与地区研究院院长姜景奎,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磊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会娟,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于晖,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胡俊,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教授张颖,清华大学外文系党委书记汪晖,外文系副主任高阳副教授,党委副书记郑文博副教授,外文系教授封宗信、尹莉、何宏华、王敬慧,副教授刘昊、陈朝辉、贾岩、仓重拓出席活动。
汪晖致闭幕辞。他简要回顾了本届外文系博士生论坛的开展情况,对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论坛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在新时代技术发展的浪潮下,更加需要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创造活力,更加需要青年学子锚定人文价值坐标,在学术道路上保持热忱。希望外文系博士生学术论坛能够持续成为汇聚前沿观点、碰撞多元新思的平台。

汪晖致辞
闭幕式上,优秀论文“致知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表彰15位优秀论文作者,旨在进一步激励青年学子,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创新发展。

“致知奖”颁奖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2025年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783期博士生论坛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和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由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党委研究生工作组和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会承办;由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北京东方正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论坛设有顶尖学者主旨报告、分论坛口头报告、学术海报张贴、专家评议、优秀论文评选等环节,同时面向青年学子开展期刊编辑面对面、朋辈学术分享会、圆桌座谈会、出版社参访交流等特色活动。

论坛合影
转自|微信公众号“THU外文研究生”
文字|杨华梦 刘兆希
摄影|杨艳宾 贺荣
编辑|贺荣
审核|郑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