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外国文学研究核心话题:选题与范式”专题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时间:2025-05-22 14:55:34

5月10日晚,值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九届年会暨"英语文学与中国"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外国文学研究核心话题:选题与范式"专题论坛在清华大学圆满举行。论坛汇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清华大学曹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刁克利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陈红薇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丽教授等六位知名学者,与现场近百位研究者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研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呈现,吸引逾七千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反响热烈。

论坛现场

论坛伊始,主持人陈丽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出席的嘉宾,对现场和线上的参会者表示了热烈欢迎。

北京外国语大学 陈丽教授

《外国文学》主编、“外国文学研究核心话题系列丛书”总主编张剑教授首先作了主题发言。张教授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引进和应用西方文学理论方面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理论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文学理论的学习应当注重实操性,建议研究者系统把握理论流派,掌握核心概念,在吸收西方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理论和批评话语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剑教授

圆桌论坛环节由张剑教授主持,杨金才教授、曹莉教授、刁克利教授、陈红薇教授、陈丽教授等专家围绕“外国文学研究的核心挑战与破局之道”“外国文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突破”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针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核心挑战与破局之道”这一议题,杨金才教授指出当前外国文学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突破西方中心论的局限,他强调不能简单挪用西方理论,必须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曹莉教授呼应本届年会几位专家的大会发言,强调“唯有联结”(only connect)的核心观念,阐述了跨文化、跨文明、跨区域对话和融通的重要性。刁克利教授从方法论层面,呼吁回归文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包括文学的作用、创作的本质、阅读阐释的方法等基础性命题。陈红薇教授特别关注青年学者的成长,结合自身从戏剧研究扩展到数字人文领域的经历,提出跨学科、渐进式拓展的研究路径建议。陈丽教授则从学科定位的角度,借鉴爱尔兰文学研究的经验,强调学者集体发声对于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针对“外国文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突破”这一议题,杨金才教授介绍了五个创新范式: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的后殖民生态批评、数字人文研究、认知科学与叙事理论的结合、全球南方视野、警惕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新物质主义与后人类研究等。曹莉教授以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巴赫金复调理论、英美新批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批评流派和文学现象的世界影响为例,强调真正的问题意识和超越前人的勇气是理论创新的关键。刁克利教授提出三个创新路径:“新事新声”,关注新兴领域;“旧话重提”,重新审视经典;“旧题新解”,运用新方法破解老问题。陈红薇教授分享了文学伦理学领域的最新探索,特别是在脑文本和人工智能改写理论方面的突破。陈丽教授则从实践角度提出创新建议:追踪理论前沿动态、发掘文本亲缘关系、培养个人独特视角。

圆桌论坛环节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就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前沿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热烈探讨。关于青年学者研究方向确定的问题,多位专家建议要从个人兴趣出发,同时关注国家社会需求。关于AI技术的伦理边界,专家们既肯定了技术带来的研究便利,也提醒要警惕可能引发的问题与风险。

论坛搭建了文学理论创新与研究实践探索、资深学者与青年研究者的对话平台。对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的探讨,有助于推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青年研究者提供的选题策略、研究方法和职业规划的建议,也将助力新一代学者的成长。

转自|微信公众号“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