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至13日,“探索中国南亚学的文化路径:固本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南亚学会分会南亚语种学会2025年会在京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南亚学会分会南亚语种学会(以下简称“南亚语种学会”)和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以下简称“清华大学外文系”)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云南大学、深圳大学等50所国内外高校以及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相关机构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与会代表围绕南亚语言、文学、文化、宗教、历史、社会、国情、外交、语种教学和中国—南亚文明互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学术争鸣的方式共贺南亚语种学会成立十周年。

开幕式合影
12日上午,会议举行开幕式。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吴霞、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叶海林、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亚语种学会会长姜景奎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副教授兼南亚语种学会秘书长贾岩主持。
吴霞代表清华大学外文系对所有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她在回顾清华大学深厚南亚研究传统的同时表示,外文系将着力打造我国印度及南亚研究和中国—南亚人文交流的学术枢纽,不断提供平台和资源,持续助力南亚语种学会发展。

吴霞致辞
叶海林研究员表示,南亚语种学会创立十载,不仅促进了我国南亚学界内部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学科焦点的集群化、纵深式发展,更有效带动了传统上以人文研究和社科研究为标志的两支南亚研究队伍的跨学科对话与融合。

叶海林致辞
姜景奎教授回顾了南亚语种学会的十年发展历程,勾勒了学会深化构建学术共同体的远景。他鼓励与会学者要基于外语,出于外语,不止于外语,探索出一条以南亚语种为基点、以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为基石、以多元人文学科为延伸的“文化路径”。

姜景奎致辞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研讨环节。本届年会共设“南亚文学与世界文学”“南亚国情、外交与战略”“南亚宗教、文化与社会”“南亚语言、文化与历史”“南亚语种教学与中国—南亚文明互鉴”五个分论坛,涵盖学科多元、议题新颖的20个专题小组、117个发言。与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各抒己见,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研讨效果喜人。

分会场研讨
13日中午,会议举行闭幕式。清华大学外文系党委书记汪晖代表东道主对年会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南亚语种学会与清华大学外文系在此次办会过程中强强联手,成就斐然。他期待两支队伍继续精诚合作,推动更多原创性、前沿性成果的诞生。

汪晖致辞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彭康洲教授代表下届年会承办单位对南亚语种学会致以感谢,表示将以精心策划和精心服务为宗旨,办好下届年会,为中国南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彭康洲发言
姜景奎会长在总结致辞中呼吁与会学者铭记“学术无国界、学者有祖国”的原则,将学术志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南亚这一重要战略方向上,为国家大局贡献智慧与力量。他向促成本届年会成功举办的各方表示感谢,并发出2026年春天齐聚山城重庆的邀约。

姜景奎总结致辞
闭幕式上还举行了南亚语种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聘书授予仪式。年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陈安澜
图 | 丁含章
编辑|沙克尔江
审核|贾岩 郑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