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石平萍|《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物与人

时间:2025-01-07 14:09:58

2024年12月29日晚,清华大学“英美文学经典的人文理解”系列讲座第三十四讲顺利举办。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平萍教授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物与人”为题进行演讲。本次讲座在线上开展,来自校内外的200多位师生聆听讲座并参与讨论。讲座由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曹莉主持,清华大学外文系陈湘静副教授担任与谈人。

石平萍教授首先介绍了《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出版背景及接受情况。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于1930年4月在《论坛》(Forum)杂志上发表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他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重要作品之一,讲述了南方贵族后裔艾米莉·格里尔森小姐因婚恋问题逐渐沦为杀人凶手的悲剧故事。该作品在发表后饱受争议,主要的观点分为两派。以特里林(Lionel Trilling)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这是一部毫无意义、单调无趣的恐怖小说(1931)。而以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和沃伦(Robert Penn Warren)为代表的学者却认为艾米莉小姐个性里的骄傲、独立和孤隐有典型悲剧英雄的影子(1959)。

石平萍接着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这部作品的学术研究史以及译介情况:二十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文体学视角,分析小说的叙述人称,人物心理及其悲剧命运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世纪末的研究开始运用叙事学、社会学、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等多种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新世纪以来则出现了更多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更开阔的研究视野。国内早期关于《献》的研究论文主要聚焦小说主题和叙事艺术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相关论文成果进入井喷式增长阶段,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研究视角更为多元。

石平萍教授以国内学者关于这篇短篇小说的一场的学术争鸣作为本场讲座的切入点,并通过六篇代表性文献总结了四位学者的观点。

这场争鸣的焦点在于造成艾米莉爱情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是南方新旧秩序的斗争及艾米莉家族作为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还是作为女性的艾米莉成了南方父权社会和清教妇道传统的牺牲品?石教授认为,福克纳的文本存在矛盾性和复杂性,因此论证无法指向单向的同一的结论,应以文本中的“物”为线索进行分析。石教授列举了两个主要物证,第一个物证是艾米莉的表。这块有金链子的怀表,藏在她的腰带里“看不见”,这意味着不可视的时间,意味着艾米莉对其家族尊贵过去的坚守。第二个物证是艾米莉父亲的蜡笔画像。通过将父亲的画像注视下的艾米莉棺材架和悼唁的妇人并置,烘托出居高临下的父亲的权威,暗指父权制对女士们的规训极其成功,以致于她们成为了父权制的同谋,在父亲死后代行使规训艾米莉的职责。若是将画像作为某种抽象的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艾米莉父女则在不断地演绎、在身体力行地落实这种传统。

这里的物,父亲的蜡笔画像及父女活人画,为该小说的跨媒介研究提供了更多思路,引发了读者对其象征含义和福克纳动机的思考。美国南方文化传统以及其对女性的规训以及南方女性反向的内化和共谋还体现艾米莉赖以谋生的瓷器彩绘,以及文中的诸建筑、生活用品、服饰、装饰品等物质中。

在讲座的结尾,石平萍教授重新回到了小说的标题:究竟是谁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如果是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这又传达了怎样的态度和立场?镇上居民是复数的叙述者,艾米莉、荷默都不是叙事的主体,而是被言说的对象,黑人仆人托比甚至没有声音。这体现了福克纳自身对于南方贵族和其他人物的矛盾和含混的态度。福克纳既对现代性与工业化持保留态度,对南方传统抱有一定的眷恋,同时也因为南方传统对妇道的规训而不断地进行着质疑和反思。

与谈人陈湘静老师认为,该讲座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学术史与国内的学术争鸣,呈现了具有历史感的学术脉络,并从“物”这个角度,在厚重的学术基础上谈出了新意。小说在时间线、叙述人方面都充满了谜一般的色彩,可读性强。小说中各种工业制品的出现,体现出南方农业社会在经济上日益边缘、在文化上让位于北方工业世界的现实。小说以绿茵草地的记忆与线性时间的对比,体现出对南方理想的坚守和对工业社会文化的抵抗。南方所坚守的维多利亚婚恋观在理念中是美好的,而一旦落入现实就会成为一种反人性的力量。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南方虽力图以其“精神”传统来抵御北方工业的“物质”,但在现实中似乎已岌岌可危。她还介绍了另一种解读方式,即从叙述人的口吻可猜测镇上的人至少部分知晓了艾米莉的谋杀、尸体的存在,却暗中帮助隐藏了这个秘密,从而以奇特的方式共同守护了南方文化。关于这一点,曹莉老师提出,小镇居民的共谋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造成谋杀的共谋,一个是保守秘密的共谋,两者都是对南方传统的叙述与重现。福克纳强调要勇敢地面对苦难,这种面对也包括了忍耐和超越。在他的小说中可以看见南方贵族没落的这一事实,也可以感受到一种对良知的思考和质问。

主持人曹莉老师最后总结指出, 阅读福克纳需要首先理解美国南方在内战之后发生的剧烈变化及其给南方作家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美国南方文化确实存在父权制和男权主导的压迫性规训,但也存在种植园文化传统中特有的骑士风度和温情;北方因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表面上似乎更先进更民主,却也以新的方式带来新的压迫和新的不平等, 最终导致美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一系列民权运动。

文|徐佳琪

图|石平萍 张晓婵

编辑|沙克尔江

审核|曹莉 郑文博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