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研究生新生代表雍王芊蔚|保持道路自信,坚定人文日新

时间:2023-09-06 16:37:46

保持道路自信,坚定人文日新

——在外文系2023级迎新会上的发言

2023级硕士研究生 雍王芊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2023级的硕士研究生雍王芊蔚,很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新生向所有参会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所有志同道合,选择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未来的几年时光里,我们也将并肩作战,在这片沃土上野蛮生长。

初来清华几日,我们或许一面在激动欣喜中踌躇满志,感激曾经努力的自我,也期待在未来能够大展宏图。一面又感叹校园好大,似乎不看导航就找不着路。是的,清华很大,足以装下我们所有的梦想与抱负。在此,我也想将以下三个心得感悟,与诸君共勉。

首先,希望大家可以保持道路自信,坚定人文日新的理想信念。我们来到外文系,如果说仅仅是语言,这并非是唯一可以习得的地方,那我们的追求和定位究竟在何处?甚至,在理工科见长的清华园,我们在比较中无法实实在在展现出工具价值,那需要怎么自证我们学科的意义呢?我认为,人文学科从古至今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破除偏见,开拓格局。我们在自证人之所以为人,又无须自证,因为我们用脆弱的血肉之躯传承思维的不朽,用能够穿透过去、现在、未来的眼光展现打破隔离的人文关怀。如果说当下文明互鉴的提法是文明体之间的互相尊重与学习,那么,在生活中,当我们每一次选择尊重,选择共情,选择理解,选择展望,都是一次让我们的认知,乃至人类共同的未来迈向平等、多元、和谐的尝试。这也是人文学科滋养我们的内核。希望所有23级外文系的我们,在清华园杰出老师的教诲中,优秀同辈的互助中,丰厚资源的共享中,卓越平台的展望中,走出自信的步伐,为人文学科的发展添砖加瓦。

其次,希望大家可以正视“遗憾”,在一次次尝试中探索自己的边界,直面自身能力的限度,学会“理解”与“尊重”,用很长的时间尺度,让眼下生活的风浪在内心平静下去。我们固然希望求学生涯都是完满无憾的,但大盈若冲,大成若缺,如果人生每个阶段都没有裂缝,那我们又怎么抓住那一缕缕穿透进来,照亮前路的阳光呢?我们外文系的前辈,著名诗人穆旦,也在自己的诗歌里自嘲:“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我希望2023级的我们,都做生活的斗士,全力以赴去做想做的事。君子终日乾乾,但也要做好“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的准备。正如美国作家约翰·威廉姆斯笔下的斯通纳,“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把挫折失意当作阅历,拓宽思维的尺度,积累人生的重量。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在交流中体会,在体会中生长,在生长中重构自身。首先是向内交流,和老师同学交流,和自己交流。在外文系,我们可以结识很多良师益友,看到差距,看到解读世界的多种可能,然后自我更新。但过度关注外界,担心被同辈抛下,会使我们错过很多沿途的风景,陷入“内卷”怪圈,或是过度在意“局部最优”而丧失大局观。所以,我更希望未来的我们,可以多多交流互助,在获取更多信息后,充盈自我。正如黑塞在《悉达多》中写道:“也有与星星相似的人,他们行走在固定的轨道上,多强的风都吹不倒他们,他们本身拥有自己的法则和轨道。”但同时,清华外文更是一个优秀的平台,我们可以立足中华,远眺世界,也应该承担起外语人的使命,向外交流,与世界交流。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也是崭新的思维方式,宽广的文化视角。我们以语言为起点,立足文化自信,走向世界范围的理解包容,以语言为桥梁,立足家国情怀,走向世界使命的国际视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肩负与世界对话的时代重任。同样,我们对于世界的体会,也会反哺我们的心灵,扩展我们的眼界,重塑我们的价值。

亲爱的同学们,人生的新征程已然拉开序幕。愿我们都可以做有棱有角又闪闪发光的星星,也可以成为嘲笑黑夜的闪电。保持感知力,保持好奇心,保持轻盈,保持真诚。也祝愿我们都能在清华外文学有所成,不负韶华!谢谢大家!

排版/编辑 |沙克尔江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