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教师代表尹莉|保持热爱,勇往直前

时间:2023-09-06 16:30:13

保持热爱,勇往直前

——在外文系2023级迎新会上的发言

尹莉 教授

亲爱的三字班同学、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外文系全体教师对三字班同学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祝贺!今天,你们成为清华外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最年轻的学子,美丽的文南楼因你们的到来而增添了勃勃生机与活力。王希勤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殷切寄语相信你们已经铭记于心:“做事先有方、做事要有恒、做事需省思”;“为「学」须自强、立「业」须厚德、「学」「业」须会通”。

这几天,徜徉在园子里的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清华外文将带给我什么?从这里出发的我,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想以两位今年(确切地说是这个月)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外文学长说起,谈一谈清华外文将带给你什么。

第一位学长叫施嘉伟,是上一个三字班的学长,2013年入学清华大学外文系,至今整整10年。施嘉伟本、硕、博均就读于我系,师从周鹏老师,研究领域为儿童语言习得、语言加工。日前,他正式启程前往浙江大学就职,担任外国语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入学十年,施嘉伟从一名青涩的外文学子蜕变成耀眼的学术新星,他不仅学术优秀,发表了多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而且秉承清华人勇于奉献的传统,担任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十年中,施嘉伟获得了多个令人钦佩的荣誉奖项: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清华大学蒋南翔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清华大学未来学者奖学金。

第二位学长叫魏然, 2010年入学清华大学外文系,至今13年。魏然同学在2014年从我系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相继获得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人类发展与教学博士学位,随后,她又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担任博士后。本月,魏然学长正式就职北京大学,担任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语言习得、语言认知及脑发育。从入学清华外文至今,十三年的奋斗成就了魏然同学斐然的成绩和不可限量的未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哈佛大学马可•波罗学者、费正清中心研究基金等多项荣誉。

十年之后回眸,清华外文带给你了什么? 近日,我联系了两位学长,请他们就这个话题和三字班的学弟学妹们说几句话:

魏然:“清华外文系的教育给我的是自由探索多种可能性、为自己的选择提供证据的机会。我很想建议学弟学妹们充分利用系里为我们提供的自由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探索和追求大胆的想法,不要害怕尝试和犯错。在我看来,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职业选择,最关键的是找到个人特长和社会需求的交界点,用咱们清华的话说就是「自强不息 self-discipline」和「厚德载物 social commitment」之间的最佳击球点(sweet spot)。”

施嘉伟:“我想跟学弟学妹说,保持热爱,坚守初心是最重要的,无论遭遇成功或者失败,这都是推动我不断前进的最好理由。”“在外文系读研的时光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问本身是快乐的,但学术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亦是常态。这段旅途上所遇到的种种,无论悲喜,都成为了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我变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在一次访谈中,施嘉伟细致描述了外文系对他的影响:“在外文系的学习经历使我坚定走上了语言学的研究道路,这与外文系的培养理念和对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视有很大关系。在本科阶段,我的培养方案里除了语言基础课外,还有非常丰富的专业限选课,涵盖语言学、文学和翻译的各个研究方向,因此我在大一学年便能接触到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并在四年的学习中对语言学的各个子领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研究生阶段,我感触最深的是系里对研究生,尤其是对博士生的严格要求,比如,博资考“50本书+50篇论文”的书单、“6小时笔试+3小时口试”的超长流程让我印象深刻。可以说,外文系的严格要求让我受益良多。”谈到初心和未来,施嘉伟说, “我对了解人类语言本质的这个终极问题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同时我也意识到,对儿童语言的研究并不能只着眼于语言和语言学理论本身,而是需要去探索人脑中非语言认知系统的地位和影响,与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背景的研究者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交叉。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两位学长的经历,折射着清华外文的传统和精神,也映射着新时代下清华外文的力量。这里我想主要概括两点:

第一、博雅与专精并蓄。清华大学外文系成立于1926年。建系初期,由吴宓、王文显等外文系前辈制定的《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学程》中强调要“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神;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提出“博雅”与“专精”结合的原则,其中,大一课程以中西文史为核心,兼顾数理化生。九十多年来,清华外文始终践行兼容并蓄、专精结合的理念,是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天前,王希勤校长在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寄语大家“自强为学,厚德立业”并提出三点要求,其中之一是“学、业须会通” - 要会聚多学科知识,懂得博采众长。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当今时代,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仅靠单一学科已经不够了,必须依靠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综合运用才能解决。从建系伊始,清华外文就确立了这种“学、业会通”的基因,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融会贯通,大胆进行跨学科探索。前面两位年轻学长十年来的成长轨迹和取得的成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国家为先,勇往直前。外文系系主任吴霞老师曾精准地总结道:“回顾外文系的发展历史,每当危机来临之时,总有一股力量支撑清华外文人奋发图强;每当机遇来临之时,外文人总会锐意进取。”1929年至1951年间,在那个社会激烈动荡、中西、古今、文理剧烈碰撞冲突的年代,清华外文系一批饱读诗书、博学强识的杰出系友脱颖而出,如钱锺书、曹禺、王佐良、许国璋、穆旦、李赋宁、许渊冲、英若诚等,他们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和发展、为推动中西人文交流做出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性贡献。九十多年来,清华外文始终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如前所述,施嘉伟同学一直担任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获得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魏然同学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和许多清华外文学子一样,他们习惯于超越小我、服务他人、在行胜于言的奉献中修炼大品德、大情怀,立志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复兴做出大贡献。

今天,我仅以两位与“三”字相关的语言学方向的学长为例,分享了清华外文的传承和力量。外文系有八个学科群,涵盖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思想史、文明史等多个方向,数不清的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的学长们在各个领域创造了熠熠生辉的成就,这里来不及一一列举。

2023年9月,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你们的精彩人生从这里拉开。衷心祝福2023级的同学们,传承清华外文的传统和精神,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新时代的奋斗路上,保持热爱,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排版/编辑 |沙克尔江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