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院系动态

“剑桥批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时间:2017-07-06 13:46:14

      (特别通讯员熊净雅)2017年6月29至30日,“剑桥批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Cambridge Criticism” beyond Cambridge: F. R. Leavis and Others)在清华大学丙所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围绕“剑桥批评与中国”、“剑桥批评与世界”、“剑桥人文传统与文学批评”、“瑞恰慈:实用批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燕卜荪:语义批评、现代诗歌、西南联大”、“利维斯:人文情怀和批评原则”、“威廉斯:文学、文化与社会”、“剑桥批评传统的当下意义”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代语言文学国际联盟(FILLM)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会副主席、利维斯协会国际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外文系教授曹莉主持开幕式,并以“剑桥批评对于我们的意义”(Why does Cambridge Criticism Matter to us )为题致欢迎辞。她说, “剑桥批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剑桥批评”代表人物瑞恰慈和燕卜荪20世纪上半叶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讲学及后续影响早已成为20世纪中英高等教育、文学批评和人文交流的历史记忆和学术传奇;改革开放以来,“剑桥批评”及其核心成员瑞恰慈、燕卜荪、利维斯和威廉斯在中国的二度接受和传播,使得“剑桥批评”得以将其文学与批评、文化与社会、人文教育与大学交相呼应的历史性触角伸向当代中国并产生了跨越国界的影响与回声。她从个人求学剑桥的历程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剑桥批评及其在中国的影响与意义”说起,指出对剑桥批评的兴起和流变以及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进行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国际性审视和探讨,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跨文明理解以及多边学术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期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加强国际学界对当代中国学术和人文学科的了解,达到对话世界、沟通世界的目的。
        会议协办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欧荣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她简要回顾了中国学者参加中国和英国前几次“剑桥批评“学术会议的经历和心得,指出“剑桥批评”研究对促进国内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发展和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剑桥大学利维斯学会创会会长克里斯· 乔伊斯(Chris Joyce)、现任会长比德·夏若克(Peter Sharrock)向大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书面致辞,他们对中国学者在中英学术交流和利维斯研究方面发挥的引领性推动作用和突出贡献表示由衷钦佩,对中国学者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赞赏, 衷心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陆建德、 利维斯和威廉斯生前学生和 燕卜荪生前同事、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尼尔·罗伯茨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陆建德结合自己求学剑桥和从事利维斯研究的经历,指出利维斯的道德关怀意识, 他对文学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的深刻洞察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及其批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都需要对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做出“真正的判断”, 这应该成为作家和批评家的“共同追求”。他希望国内的剑桥批评研究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 并与中国的人文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联系和比照。罗伯茨以授业于利维斯的亲身经历,结合利维斯入木三分的文本细读,从“身体自觉”的独特视角,支出一战经历以及利维斯一贯主张的“真实感”(realization)批评观直接影响了他对弥尔顿和济慈诗歌的评价和判断。
        香港大学英文系前系主任,中山大学童庆生教授在题为“‘英文研究’的危机:剑桥英文及其复兴”(‘Crisis in English Studies’: Cambridge English and Its Renewal”)的发言中,对剑桥大学英文学科建立的背景、张力和变迁进行了富有创见的阐述。他指出,“剑桥英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经历了兴衰曲折的发展过程,它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说明,剑桥文学教学和研究方法的兴起不仅仅是一种本土经验和关切,不同的文化使命和学科愿景决定了“剑桥英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走向和迁移轨迹,其在20世纪的巨大成功与自身的矛盾性和局限性之间的悖论值得深思。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并英文系主任威廉·克里斯蒂(William Christie)针对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英文学科的发展和变异,揭示了利维斯主义对悉尼大学英国文学学科及课程设置的直接后果和深远影响。香港浸会大学英文系主任斯图亚特·克里斯蒂( Stuart Christie)在发言中指出,英国玄学派诗人多恩早期诗歌中的空间描绘,为燕卜荪提供了一种质疑现代主义和基督教义的批评立场,而现象学和本体论知识为理解燕卜荪的诗歌批评提供了新的可能。利维斯学会创会会长克里斯·乔伊斯专门向大会发来了书面发言:“为什么说利维斯是一位比瑞恰慈和燕卜荪更伟大的批评家”。
        深圳大学教授阮伟、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容新芳、广州大学教授黎志敏、讲师哈沙、南通大学教授范钦林、清华大学教授余石屹、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欧荣、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易晓明、温州商学院副教授张瑞卿、武汉大学副教授秦丹、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周芸芳等中国学者围绕“伟大的传统”、“中国文化对瑞恰慈的影响” 、“剑桥精神中的理想主义”,“剑桥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意义”以及瑞恰慈、燕卜荪、利维斯和威廉斯的文学观、批评观、文化观和生态观先后发言。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熊净雅、香港岭南大学博士生周铭英、清华大学外文系硕士张怿陶等青年学者在研讨会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代表们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热烈的提问和讨论。
        会议期间,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容新芳、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罗伯茨向本次会议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赠送了各自的学术著作。代表还参观了清华博物馆、观看了芭蕾舞剧《哈姆莱特》。
        据悉,本次会议是2011年7月5日至7日在剑桥大学举办的“‘剑桥英国文学与中国”国际研讨会的延续,由清华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外文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剑桥大学利维斯学会联合举办。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