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中心 > 正文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曾经是中国现代比较文学的主要发源地,许多中国比较文学界的先驱者,如王国维、梁启超、吴宓、梁实秋等,均曾在这里任教,蜚声海内外的比较文学学术大师钱锺书、季羡林、杨周翰和王佐良也曾先后在这里求学或任教。此外在这里任教的还有现代英国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理查兹和燕卜荪。校友钱锺书先生于1983年率先在北京倡导主持了第一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当时的中方代表团团长王佐良教授就曾是清华大学外文系的校友,之后于1987年率中国比较文学代表团出席在美国举办的第二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的中方团长则是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杨周翰教授。更为值得欣慰的是主持2001年、2006年、2010和2013年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和第六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的中方代表团团长是本中心主任王宁教授。王宁教授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等。

在清华大学大力发展文科并力求使之跻身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进程中,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1年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批准成立,后来经过学校文科处的审核备案。作为挂靠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一个跨院(系、所)的学术跨学科研究机构,中心的办公地点设在外文系,由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宁教授担任中心主任。2005年和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建立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心聘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佛克马、乐黛云等任顾问。一些蜚声海内外的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大师,如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希利斯·米勒、佳亚特里·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乔纳森·卡勒等,应聘担任客座教授。

中心成立十多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开始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招收中西比较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分别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中国现代文学专业下招收中外文学理论比较和中外文学思潮比较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起开始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独立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2011年期开始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立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方向,并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成员经常到国外名牌大学访问研究或讲学,实际上代表中国比较文学界在国际学术界发言。目前本中心已经和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南美和澳洲三十多所大学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先后主持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多次。其中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或论坛包括翻译理论和阐释文化学术研讨会(2001)、第三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2001)、清华-哈佛后殖民理论高级论坛(2002)、全球化与文化论坛(2002)、易卜生与中国:走向一种美学建构国际研讨会(2002)、全球化与文学研究论坛(2003)、流散现象与流散写作研讨会(2003)、“批评探索:理论的终结?”国际研讨会(2004)、德里达与中国:解构批评与思考学术研讨会(2004)、第四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2006)并协办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2010)、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汉语写作的世界意义国际研讨会(2010)以及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2008)、中国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高峰论坛(2011)等。

本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西文学理论与思潮比较,文化研究,后现代与后殖民批评研究,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比较文学史研究,全球化问题研究,流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由本中心成员指导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大多涉及上述课题。

 

Copyright © 2017 清华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